本文作者:交换机

数控车床制枪,数控车床造枪

交换机 04-19 33
数控车床制枪,数控车床造枪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控车床制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控车床制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设计并制造一把优秀的狙击步枪,到底有多难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控车床制枪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控车床制枪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设计并制造一把优秀的狙击步枪,到底有多难呢?
  2. 一战二战的枪造价是不是花在木头上了?
  3. 一条步枪生产线一天的产量是怎么样的?

设计制造一把优秀的狙击步枪,到底有多难呢?

全面放开的话,对有些人来说,不难,对有些企业来说,真的很难,需要大笔研发资金,咱们不缺好的数控机床,不缺好的材料,不缺高人,缺的是体制改革,所有的军工如果可以让民营企业来设计研发竞标,相信咱们的武器装备早就提高好几个档次了。

一战二战的枪造价是不是花在木头上了?

一战和二战中***的主要造价并没有花在木头上,而是花在了***的几个主要零部件上。木头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容易获得的廉价物品,木制品的成本主要在木材的稀有程度和木材的雕琢难度。例如一块普通的木头,被大工匠雕琢成了工艺品,那么这块木头的价值就会上涨百倍。再比如一块名贵木材,即使没有被人雕琢,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木墩子,其价值也十分的不菲。

数控车床制枪,数控车床造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些人认为木头是枪械中最贵的东西,主要是因为一些国际名枪***用了一些珍贵的好木材,并且经过了最精致的雕刻打磨,因此在这些***中木材的成本占到了绝大多数。而一战和二战时期使用的***都需要大量生产,大量生产就意味着这些***需要能够快速生产,需要能够降低成本。在这种设计理念下,一战和二战时期的***,显然不可能使用名贵的好木材,也不可能经过***的雕琢。

当然也有一部分***使用过比较好的木材,并且进行了较为精密的雕琢,不过这些武器都因为成本过高,最终被物美价廉的武器取代掉。例如美国在二战时期的汤姆逊冲锋枪,由于汤姆逊冲锋枪最初主要供应与民用市场,所以汤姆逊冲锋枪***用了比较昂贵的胡桃木作为原料,并且每一把汤姆逊冲锋枪,都经过了细心的打磨和雕琢。

然而汤姆逊冲锋枪的价格也因此变得十分昂贵,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对汤姆逊冲锋枪的价格感觉到难以接受。最后汤姆逊冲锋枪放弃了使用胡桃木,才将成本降低了一些。其实***上面最贵的地方,还是枪机和枪管这些关键部位,毕竟木材是一种成本低廉的东西,而钢铁是一战和二战时期的重要战略物资,***可以使用低廉的木材来做护木,却无法在枪机和枪管上偷工减料,否则***的精准度和稳定性都会大受影响。

数控车床制枪,数控车床造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没,木头其实可以用便宜的,美军那个汤姆逊冲锋枪不就是么,早期的汤姆逊M1921用的就是那种胡桃木,而且还是精雕细琢的,肯定是贵。后来这个胡桃木也就换掉了,不再用了。而且,M1921的带散热片的枪管贵、烤蓝也要钱、铣削部件也贵,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简化的,散热片可以不要,烤蓝也可以不要,铣削部件可以换成冲压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

这个胡桃木的枪托、护木、握把什么的确实比较贵,就连老式的栓动***也是如此。德军那个用胡桃木雕琢的98k,在后期大规模生产的时候,也都换成了胶合的榉木了。这种也便宜,强度也好。但是总体相比之下,木头还是便宜。

枪里面真正贵的是那些枪机、枪管这些,尤其枪机,那会儿的栓动***就靠枪机了,枪机厚重,而且还都是转栓式闭锁,机头上还得有闭锁凸笋,再加上那些冼削部件,这成本自然就不低。而至于木质枪托护木,再贵也贵不到哪,榉木胶合板又便宜又耐用。当然,你要是用那种和艺术品一样的枪,全靠木头衬托精贵的,当我没说。

数控车床制枪,数控车床造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来很多枪取消了木质枪托,它是贵,但是这个贵也是相对的。那种冲压的折叠金属枪托,本质就是一个铁片子,比那一大块木头确实便宜得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比较轻,可以折叠。

并不是!一战二战***之所以大量使用木材,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造价低廉、易于生产、降低重量等。

首先就是造价低廉,由于一战二战时期钢铁要优先用于制造大型兵器,例如火炮、炮弹、坦克、军舰等。所以很多时候***的金属结构都大量使用冲压部件,便于进一步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另外金属部件也只是使用在***的核心结构上面,例如机匣、枪栓、枪管等,可是像是枪托、护木等非核心部件,自然要使用造价更为便宜的木质结构。

其次就是易于生产,与现代金属制造工业不同,一战二战时期的金属加工行业是相对原始落后,类似于手动机床切削或是锻压,所以利用手工人力一根一根的切削枪管这是非常好费时间的,而木头由于质地柔软所以非常易于加工,只要固定在机床上打磨就可以。

最后就是降低重量,一战二战时期由于还没有出现聚合物材料以及工程塑料材料,所以整枪使用金属必定会加大重量,以至于但并无法使用。而在***非核心部位大量使用木质材料,可以大大减轻整枪重量,这样可以令士兵携带更多的***、手榴弹。

呵呵,这个问题比较零碎,
一战二战枪的造价成本,
说到成本,是个综合问题,
一是材质成本,一是加工成本,
钢铁和木材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德国钢铁多,煤多,油少,
苏联木材多,日本钢铁产能高原料少,
这就使成本问题出现多样性,
德国用铁代木,铁枪托,在北寒带没少吃亏,铁枪托容易冻住,不如木质,
日本以木代铁,木材来自东北,日本坦克用铁,舰船用铁,严重缺铁。
加工,木枪托加工工艺复杂,不如金属省事,但铁枪托对车床要求
其实现代观点看,
树脂高分子塑料,加工成型简单,耐寒冷,但不太耐热,
木枪托耐寒耐热,加工选材不易,
***托,加工简单,可折叠,耐寒耐热差些,
重量上,也不一样,
吸汗防滑性能也不同。
枪托,轻了背着省劲,重点持握更稳定,跳动小,反正各有说道。
木材,做枪托的木材尺寸纹理要求都比较高,但苏联不缺木材,日本从中国东三省搞木材成本也较低,
不知道能不能用胶合板材制枪托?没见哪家那么用过
铁片铁丝,金属合金的倒有。
胶合板材成本低,纹理均匀,不滑汗,不怕冷热,但没见谁用过。

单说枪托,木头的造价是高,木材尺寸大,不能裂,切削费工,远不如金属折叠枪托加工成本低,但是金属对有的国家便宜,对有的国家很稀缺,一辆坦克的金属几千支枪,

木枪托还有别的优点,冬天在北方不冻,***托就不行,德国的***打到苏联万里雪原,基本都冻冰了。

一条***生产线一天的产量是怎么样的?

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可以轻松实现年产几万到十几万把***的水平。

实际上,瓶颈在于订购量,因为很少有用户一次订购超过几万把***,这只会发生在大国彻底改变自身装备的制式***的阶段。

关于具体产能,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乌德穆尔***和国官员称,卡拉什尼科夫AK联合体的生产量约为一年15万把***。

2014年该企业年初提高约40%,与2013年相比,AK联合体的生产量自2014年年初至今已增长约39%至42%。AK联合体***在两年内实现投资回收,并实现年产量15万支枪的目标。

相对俄罗斯生产线而言,西方自动***生产线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年产几十万把的能力。这类生产线是指由自动化机器体系实现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是在连续流水线的进一步发展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已经基本实现***流水线生产,但依然存在不少手工加工环节,令产能受到影响。

其特点是:加工的***部件自动地由一台机床传送到另一台机床,并由机床自动地进行加工、装卸、检验等;工人的任务仅是调整、监督和管理***自动线,不参加直接操作;所有的***加工机器[_a***_]都按统一的节拍运转,生产过程是高度连续的。

***生产线单日的产量,从不到一支到几百都是有可能的,具体要看生产装配线的技术水平。

2012年7月路透社发布了一篇研究菲律宾非法武器生产的文章,文中提到非法枪匠使用原始工具在隐藏在丛林中的工厂每天工作16个小时,花费一到两周才能制造一支仿M1911手枪。而对于AK-47的老家伊热夫斯克机械厂这样的大型***造厂,每小时的产量可以达到近100支(伊热夫斯克的记录是95支),每年能够生产832000支AK-47。这与阿富汗或者巴铁边境的非法枪匠用数天时间使用车床和原始工具抠出一支AK.

实际上在福特工厂生产线问世前,大规模生产领域最伟大的成就,恰恰是一位伟大***工程师和轻武器制造家创造的。伊莱惠特尼设计了扎花机、为铣床问世出了大力。而他提出的可互换零件概念直接使强武器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惠特尼之前,即便是英国这样的帝国,在生产褐贝丝***时虽然通过集中大批手工工人,达到了相当高的产量。比如1793年英国***军械厂从东印度公司手里订购了16.2万件轻武器,其中包括大量后来被称为“印度版”的褐贝丝***。这些***的枪管长度与英国官方版并不相同,而且不同***的部件很难互换,需要用手工工具修整后才能装配在一起。

我觉得这要区分***的工艺类型,加工难度,有的枪,切削结构很少,对零部件加工精密度要求低,冲压件比例大,打磨量少,自然就便宜。有的枪大量高精度切削,工艺要求高,自然生产周期长。价格能差距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控车床制枪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控车床制枪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echuang888.com/post/19324.html发布于 04-19

阅读
分享